一、杏花微雨
甄嬛初入宫闱,因种种诡异而胆战心惊,坐立难安,所以不敢冒然出头,只得请温太医从旁协助,假病避宠以暂时保全。可是,生来的福气她就是宠妃的命,所以一切都不过是好事多磨,错过了倚梅园,却错不过“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”的遇圣之缘,甄嬛与冒充“果郡王”的雍正言语投机,大有互为知己,相见恨晚之意!

可是此事却是细思极恐,若再多些时日磨合,只怕甄嬛难以抗拒这个文采风流的“果郡王”的魅力,纵然深知礼法,不敢超越雷池,只怕这份心意也绝难逃过雍正的精细与睿智。所以后来狡猾的曹琴默借此兴风作浪,挑拨离间,雍正才会颇多疑虑,幸好甄嬛急智灵敏,只说自己是在知道皇上身份,并且替自己解余氏之围的瞬间,才萌发的情愫与爱心,否则必然躲不过人品失贞的罪名!

二、泛舟湖上
甄嬛刚刚神机妙运地摆了一局,布下天罗地网,只待华妃强势来投,果然瓮中捉鳖,作弄得华妃失了权势,丧了胆气。甄嬛方才乘良机夜探眉庄,回宫时因为作宫婢打扮,所以行藏隐蔽,不敢微漏,但是宫中到底守卫森严,甄嬛还是惊动了戍守的侍卫,这样一个扮相,倘若被抓个正着,可当真是铁证如山,再抵赖不得了,幸好吉人天相,碰到了情思别致,兴致高雅的果郡王正在夜访莲荷,于是这位惜花护花的果郡王仗义襄助,并与甄嬛泛舟湖上,共赏美景,共论古今。

甄嬛的一身婢女装束已经是无可辩驳,再与果郡王同处一舟,加上果郡王身上还藏着她的剪纸小像,这一幕再被抓个现形,那可当真是白变成黑,无说成有,有口难辩了。

三、有孕回宫
甄嬛在凌云峰刚刚与允礼成其美事,花好月圆,且在有孕之喜的当口,正准备着迎接幸福甜蜜的未来。可惜,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祸兮旦福,刚得知父亲在宁古塔病危的消息,又传来果郡王遭殃梗死的噩耗,可真是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逼得甄嬛走投无路,只得破釜沉舟,铤而走险地选择回宫了。

可是以有孕刚满一月的身体来承宠,万一一个不慎,滑胎事小,欺君之罪可就事大了。虽说安陵容的滑胎是因为身体本就虚弱,不足以保胎而致,可是甄嬛此刻也是刚因果郡王之死而心力交瘁,身体也并非康健之躯呀!而且点名要温实初来保胎,温实初自然是会全力以赴地庇护她没得说,皇上为了安全起见也会随顺,只是事事只怕意外,如果温实初刚好像甄嬛初次有孕之时脱不开身,皇上另遣太医,这两个月的身孕是怎么也变不成一个月的身孕了。
四、滴血验亲
这可是全剧最为惊心动魄,险象环生的场面了,甄嬛自宫外有孕而归,双生子之事自然是疑点重重,连太后也心中疑虑,就难怪那起蛇鼠一窝的小人借机滋生事端了。不知道皇上是太过信任甄嬛,还是自己也没有把握所以不想当众去求证真相,这才让温实初与弘瞻滴血验亲。这一步实在是惊险万分,如果雍正固执地非用自己的血,那甄嬛就是死都无处葬身了。

五、计捉皇后
皇后辣手无情,一辈子都在算计其她妃嫔和皇嗣大概真的是太累而心有余力不足了,所以甄嬛的最后一胎她还就真的没敢怀着什么坏心意图不轨。她是放手了,这回甄嬛却不再放手,皇后上次千方百计地想把安陵容的滑胎赖给甄嬛,只可惜没能得逞;甄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,整好借着自己同样保不住的龙胎设下机关,来个请君入瓮,死弄活弄地把皇后硬拽来了永寿宫,于是,一晚滑胎药,赖得皇后百口莫辩。

正在大家七嘴八舌,你言我语的纷纷嘈杂之际,胧月这个仅仅六岁的小人精捏造事实地助了甄嬛一臂之力,皇后也就再难回天了。可是胧月毕竟只有六岁,也就是甄嬛的好基因和敬妃的好教导,看的时候还真是捏着一把汗,因为胧月如果当真看到实情,谁又知道六岁的孩子会如此随机应变,巧运妙心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