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射炮打战机,没打中得炮弹都去哪了?看完就知道了

发布时间:2019-09-17 21:52:05   来源:东方头条   点击:
自1870年普法战争中首次出现用于对空作战的 "气球炮 "以来,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,如今的高射炮已经成为防空作战的主力武

自1870年普法战争中首次出现用于对空作战的"气球炮"以来,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,如今的高射炮已经成为防空作战的主力武器装备。众所周知,战机在空中飞行速度非常快,加上各种机动规避动作的影响,高射炮弹的命中率并不高。除了少部分高射炮弹命中敌机之外,大量炮弹在击空之后并不会迅速落回地面。因为考虑到这些炮弹误伤平民的隐患,早在设计之初,高射炮炮弹就普遍装有延迟引信与自毁引信两种装置。这样的防护措施,也保证了数量众多的高射炮弹基本会在高空自爆,不会落到地面造成人员伤亡。

高射炮在19世纪末被各国大量使用后,其型号和类别也得到了不断提升。一般来说,通常情况下,高射炮一般分为中口径和大口径高射炮。当然,受制于研发技术的影响,早期的高射炮射速、最大射击高度普遍不高,无法形成火力网,导致命中敌军战机的概率非常低。基于此,为了能准确命中敌机,高射炮炮弹的延迟引信就应运而生了。因为高射炮弹爆炸后在周围空域数米内都能形成杀伤力,因此炮弹延迟引信的出现,让高射炮的杀伤范围与射击高度都大大提升。

与此同时,对于绝大多数没有命中目标的炮弹来说,由于没有在预定空域爆炸炮弹会继续飞行一定的高度后自动爆炸,这样也有效地防止了误伤平民事件的发生。因为除了一些军事基地、野外高地之外,高射炮最大的舞台就是城市防空作战。由于高射炮被安装在城市中,除了延时引信设计之外,自毁装置也成为必备的设计。因为各国防空部队部署防空阵地都会事先经过精密测算,根据高射炮的射程、射高等进行综合考虑,严格控制了落弹区的范围。因此,装备了自毁时间引信的高射炮弹,特别是大口径高射炮弹都会在落弹区内进行自爆。

事实上,早在二战时期,机械化延时引信、自爆装置已经成为了高射炮弹的标准设计。特别是延时引信,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常见的定时炸弹闹钟。炮弹在发射之前就已经预先设定好"响铃"时间点。时间点一到,引信就会触发炮弹的战斗部,准时在预定空域爆炸。值得一提的是,早期的高射炮弹延时引信需要手动操作,随着后来技术不断完善,出现了专业的引信装定槽。这种设备被直接安装在高射炮上,不需要额外的人工操作,炮手们只需要把炮弹安装好,引信装定槽内部的电动机械装置就会自动设置好延迟引信。

此外,和主动调整模式的延时引信相比,美国海军还研发出了配备给舰用高射炮炮弹的被动式VT引信。这种引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自身发射与回收无线电波,实现多普勒效应。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,一旦空中目标靠近高射炮弹,VT引信发出的回波就会产生信号指示,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量级的时候,引信就会触动战斗部产生爆炸。据历史数据统计,二战后期美国海军的舰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炮弹,就使用了这种近炸VT引信。实战表明,以这种炮弹击落一架敌机消耗的高射炮弹仅仅只有500发。与此相比,常规高射炮弹至少需要2000发炮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。特别是在登陆日本作战期间,面对日军"神风敢死队"的自杀式进攻,装备VT近炸引信的高射炮弹大显神威,有效地避免了美军舰船与人员的伤亡。

不仅如此,在二战后,随着武器装备电子化的潮流影响,高射炮炮弹引信也出现了电子操作模式。在数字化火控系统的配合下,空中目标的飞行速度、高度等数据经过数据编程及时传输给炮弹引信,高射炮炮弹也可以更加精准地做出主动判断,在最合适的时机与高度进行爆炸。可以说,随着各种配套设计的使用,高射炮炮弹不仅在命中率方面不断优化和提升,其安全精准性能也得到了充分保障。(舍娃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