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解放军生活》封面:戈壁瀚海中的奔跑年华

发布时间:2019-09-11 15:32:50   来源:东方头条   点击:
仲夏,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骄阳如火,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兵对抗演练拉开战幕。碧空之上,战机激战正酣。漠野深处西部战区空军某雷

仲夏,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骄阳如火,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实兵对抗演练拉开战幕。碧空之上,战机激战正酣。漠野深处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,三级军士长、雷达操纵员胡勇华紧盯雷达荧屏,飞速敲击键盘,目标信息源源不断上传。

数月前的阳春,京津门户,空军新型雷达装备骨干集训展开。空军业务部门点名作为组织者和教练员参训的胡勇华,记录前沿雷达技术知识、梳理集训问题,与来自全空军的100余名组训者和“兵尖子”交流学习心得……

“从边陲雷达站走上空军研训场,你如何做到?”当记者带着疑问采访这名戍边18载的湖南籍老兵时,他的回答简洁刚毅,如一望无垠的漠野,“向前奔跑!不怕痛,不服输,不言弃”。

守着一颗初心,宁当猪倌不离战位,他把自己“逼”成响当当的“兵尖子”——

在他眼里,

狭窄的雷达方舱连着碧空

“文书和猪倌,你选一个。”“猪倌!”

面对站长询问,20岁的胡勇华脱口而出,心里的想法懵懂但坚定,“猪倌能参加战备值班,当文书就要离开战位,离开战位怎么当好兵?”

这是2002年7月,以优异成绩通过雷达操纵专业集训的胡勇华,分到雷达站一个月后发生的一幕。那之前,他训练、出公差、打扫卫生处处冲在前。“这个兵能吃苦!”大伙都看在眼里。

然而,面对站长明显的“照顾”,他的选择出人意料。上机值班、学习训练……除了业余时间喂猪、打扫猪圈,操纵员主业占据了他的世界。“一天到晚总是一路小跑。”战友们笑道,就这样,他在同年兵中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,当年底获得嘉奖。

“考军校!在部队长干。”这名朴实的战士还挤时间复习功课。不料,落选在预考环节便降临!片刻失落之后,他梗着脖子径直走进训练室,“当不成军官,就把兵当到极致”!

只是,刚下连上机跟班时的一次亲历时常浮现眼前:一批目标在机场附近消失,他圆睁眼睛盯着班长的“一步一动”,班长施展浑身解数仍未发现目标……

“雷达兵是天之目、国之眼。未能发现意味着什么?”班长脸上的沮丧,深刻胡勇华的记忆,战备观念如骆驼刺植根他的心里。

半年后,胡勇华奉命保障一项重大任务。他神经紧绷,端坐战位,从清晨忙到日暮。任务圆满完成才知道,执行的是“神舟五号”飞船返回舱空情保障任务。顷刻间,自豪激荡胸膛……

“方舱连着碧空,值班就是战斗。必须能随时拿下重任!”他领悟着精兵的真谛,更在思考中延伸历练。2006年仲夏,新型雷达列装部队,他作为单位派赴厂家培训的两名操纵骨干之一,请缨挖掘新装备性能。然而,教员讲授信息化知识他如听“天书”。

“别人能行,我为什么不行?”血液里奔涌着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的倔强,只有高中毕业的他,把枯燥难懂的《雷达系统》《国外雷达技术与发展》等资料“啃”得卷了边,8万余字的操作手册和设备原理烂熟于心。之后,他废寝忘食地守着装备,每个键、每个功能、连锁反应及组合操作,一个一个摸索,反复匹配组合,总结出不同空情条件下的108种操作模式。

一天,雷达显示屏上突现一批不明空情。正担负值班的胡勇华,边向上级报告,边采取多种操作模式跟踪。然而,目标忽隐忽现,全程消失4次,最长时间8分钟。凭着过硬技艺,他和战友们始终将目标牢牢监控……

随着新装备列装,雷达兵模拟训练系统也不断升级,计算机知识薄弱的胡勇华,遭遇“滑铁卢”。那是2009年金秋,团队组织军事大比武,已摩拳擦掌多时的他成绩尴尬:人工课目满分,信息化系统操作不及格。

“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!”回到连队,他一头扎进新系统细钻苦练。一个冬日,雷达显示屏上突现一个可疑的光点,胡勇华正蹙眉判断,部队长的电话被接进方舱:“迅速分析研判不明目标,给出判断意见!”

“判定为模拟电子干扰!”胡勇华变换多种操作模式反复验证后冷静报告。不久,空军召开不明空情研讨会,部队长将这批目标带去研讨,专家们定性为“疑似电子干扰”。从那以后,时任营长曾建辉一直坚信:“胡勇华在机上,我放心!”

迎着大漠风,天空在胸中。他不懈努力,成为“兵教头”“兵考官”——

在他心中,

单调的电磁回波奥妙无穷

胡勇华所在雷达站,距边界线仅数十公里。环顾阵地四周,昏黄漠野一望无垠。唯有“铁树”般的雷达天线,为“沙漠孤岛”增添了一抹生机……

“‘铁树’是天空的眼睛。”一名他带教过的大学生士兵生动描述。当兵第4年便开始带教新兵的胡勇华,一遍遍叮嘱他们,“这双‘眼睛’,不能有丝毫差池。”

“我带教时差一毫米,他们可能要差一米。”显示屏上单调的目标方位距离,在他心中奥妙无穷、分量千钧。每次带教,他都竭尽所能,带出了100余名操纵技术骨干……

漠风嘶吼的2011年夏,单位分来一批直招士官,胡勇华奉命带教。其中一名叫曾昭停的湖南同乡,考核次次拖后腿。“成绩总是上不去,干脆当两年兵就回家。”胡勇华找他谈心,小曾毫不隐瞒。

“你先把兵当好!”每天,胡勇华第一个上机带头练,让曾昭停挨着他坐、跟着他练。不久,小曾考试及格了。再练,名字排在了成绩单中游。小伙子激动得眸子里闪烁着小火苗,“班长,我要成为你这样的兵!”

“硬功夫是练出来,积累出来的!”曾昭停被分到某偏远雷达站后,胡勇华不停地为他鼓劲。几年后,小曾代表连队参加单位军事比武,夺得专业第一名。去年,所在基地组织大比武,他又夺得单项第一,还带教出了一批骨干……

一次次组训施教中,他走向更远处。那年初秋,原兰州军区空军组织雷达兵操纵专业骨干集训,胡勇华作为5名教练员之一,担负着交流课题:目标识别判性。

“面对的是全区的骨干精英啊!”胡勇华有些忐忑。他每天守着方舱,在处置空情中反复验证课题效果。眼睛干涩困乏,用冷水洗把脸,又坐回战位……

伫立讲台,胡勇华手心冒汗、喉咙发紧,一进入探索多年的业务,便慢慢自如起来。授课中,一位空军业务部门领导多次提问,听着他条理清晰的解析,领导的表情从疑惑、惊讶到赞许……

“荣誉感倒逼能力恐慌感。”胡勇华没有沉醉。遏风斗沙、值班“充电”又一年,他受邀为参加空军预警监视系统比武竞赛的选手授课。第一次登上空军讲台,他开讲前不禁做了几个深呼吸:前几排,坐着比武选手和带队领导;后几排,是空军雷达兵某训练基地的教员们。

“作为一名士官,你怎么能对装备研究得这么深?”课后,有教员上来请教,许多参赛选手也围上来提问。胡勇华向大家敞开心扉:“我喜欢琢磨装备的每个操作,而每个操作又需要很多理论来证明,这样的连锁反应,逼着我要去学习、学习,再学习。”

2014年6月,部队改革调整后首次组织半年考核,胡勇华被所属雷达旅抽选为“兵考官”,风尘仆仆赴数个雷达站进行专业考核。每天连队熄灯后,他便坐在台灯下,复盘全天考核情况,写下总结思考……那次,他撰写的涵盖训练问题和方法对策的体会,被旅里转发部队学习。

广漠杳无穷,奔跑无止境。数月后,旅组织无依托、野战化比武竞赛,这名“兵考官”又穿梭在戈壁战场……几年间,他行程数万公里,为近千名官兵授课,荣获优秀“四会”教练员,荣立了二等功。

“我讲课的题目是:《雷达干扰与反干扰操作应用》。”2016年元旦刚过,胡勇华受领空军“雷达专业远程开放课堂”授课任务。这是这名大漠“兵教头”,第二次登上空军讲堂。

头顶边关月,心装大世界。较真挑战中,他成为“兵专家”“兵参谋”——

在他的世界,

“无人区”里海阔天空

黄沙漠南起,白日隐西隅。这是大漠雷达站的常态,就如胡勇华多年不变的奔跑姿态,“在这里必须抓住一种向上的力量”。他眼神刚毅。

他的“向上的力量”,是雷达装备!2006年仲夏,新型雷达列装部队后,胡勇华磁铁般贴近摸索。担负战备值班时,他发现操作界面中有一个隐蔽的新功能,反复验证,不禁欣喜若狂。

“熟练运用能提高目标机型架数判定的准确性!”胡勇华像在沙漠中发现绿洲,“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功能研究推广出去,作为提高预警探测能力的绝活儿呢?”

然而,刚开始研究他便发现,要分析透这个技术难题,目标三维成像技术是重点。信号处理知识零基础的他,面前宛如横着陡峭的高山。胡勇华疯了一般“焊”在方舱里摸索,一天只睡几个小时,吃饭味如嚼蜡……

“干嘛跟自己过不去?这不是你操纵员该干的事。趁早放弃吧!”看着他几乎痴迷,有人劝说。而他更坚定了信念,“必须攻下来!”

近4000个小时装备操作,拍摄目标回波图6万余张……连续16个月,胡勇华阅读资料、操作比对、分析论证,创新完成了一种新的操纵技法——三维判性操作。经上级业务部门审定,有效地解决了空中目标属性判断不准确的难题,填补了该型雷达性能使用的一项空白。

3年后的酷夏,一场体系对抗演练激战正酣。一天,正在值班的胡勇华发现,一批目标起飞时为两架,飞出100公里后,目标信号形状有细微变化。他运用三维判性仔细甄别,霎时惊出一身冷汗:“只有1架!”

“还有1架呢?”他的判定惊动了上级指挥所。经查证,此批目标起飞时确是双机编队,僚机因机械故障迫降在沿途机场。

“老兵威武!”实战印证了胡勇华的成果价值。2011年金秋,此课题获空军预警监视系统创新成果奖。这名执着钻研的“兵专家”,被列入空军级雷达战勤专业尖子人才库,并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。

“被紧迫感追赶着,总想找到没有挖出的装备潜能。”不懈冲锋中他走上更高的平台:单位年度军事训练工作谋划、上级机关组织战斗力建设集训……他都是特邀代表。“眼界和理念豁然打开”,获得感让他眼睛发亮。

2016年,胡勇华所在单位归属发生变化。酷夏,他跟随部队远程奔袭执行验证试飞保障任务。每天,目标一升空,他便盯着屏幕中的目标信息,掌握飞行轨迹,尝试多种反干扰方法。半个月后,一套新的战法“出炉”。

翌年,胡勇华面临转改,所在雷达旅再次经历编制体制调整。这名“兵参谋”奉命奔赴一线雷达站摸训练底数、查问题弱项。越戈壁、涉大漠、上高山,两个月,行程3000余公里,他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摆在旅长案头……

“新变化、新调整,反而促使我不断突击、突破!”以瀚海为家,与装备为伴,走遍数十个雷达站,参加各类研讨集训40余次,10余篇战训研讨文章被《雷达兵》杂志刊发。在胡勇华看来,这是使命,更是迷恋的戍边状态。

去年仲夏,他千里迢迢赴空军预警学院,投身空军军事职业大学雷达专业教材评审工作,与5名来自不同单位的组训骨干一道,研究提出了数百条修改建议。

“风沙肆虐时,沙子激情澎湃”,有西部诗人吟诵。熟悉胡勇华的人都知道,面对装备训练,他就像激情飞扬的沙子。如今,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。身处“无人区”,这名边关老兵的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……

(解放军生活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